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10日

长吉镇:

水稻制种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游静) 初夏时节,笔者走进三穗县长吉镇田间地头,百余名工人正弯腰运苗、插秧,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入水田,不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更承载着长吉镇打造水稻制种全产业链的“大梦想”。

2023年,长吉镇先后引进岑巩兆丰制种有限公司、玉屏绿星公司,在贵秧村大坝和机寨村坝区实施水稻制种,短短两年间,制种面积从最初的940亩扩展至1540亩,覆盖塘洞坝、烧巴岩等5个坝区。今年,长吉镇规划建设10亩标准化烘干车间,推动制种产业从“田间”向“产业链”升级。

在司前村的连片水田里,几名工人正按公司技术员的要求拉线定距。“制种稻对行距、父本母本比例要求严格,差一寸都可能影响产量。”岑巩兆丰制种有限公司塘洞坝水稻制种负责人何贵华介绍,通过标准化育苗、插秧和无人机管护,今年预计亩产种子250公斤以上,较传统种植效益翻番。

“以前种普通水稻,全看老天爷脸色,收成好不好心里都没底,辛辛苦苦干一天也赚不了几个钱。”司前村村民吴大叔一边熟练地插着秧苗,一边感慨道,“现在不一样了,来基地干活,既能学到技术,又能拿到工资,收入稳定多了。”

如今,在长吉镇制种基地里,像吴大叔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企业不仅提供就业机会,还手把手传授科学种植技术,让农户在务工的同时掌握新本领。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干活有工资,年底还能参与分红,村民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整天担心收成不好、收益不稳了。

目前,该基地每天用工超过100余人,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2025年,长吉镇发展水稻制种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余万元,农户土地租金分红90余万元,带动务工2000余人次,务工收入200余万元。

长吉镇党委副书记凌长均表示:“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产业效益。下一步将重点建设烘干、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推动种子产业全链条发展,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就地‘升值’,既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又促进农民增收。”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5-06-10 长吉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97426.html 1 水稻制种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