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军
清水江村的驻村日子,是一本被汗水浸透的笔记本,每一页都写满泥土的呼吸与心跳。
四年前,这里是陌生的田野;四年后,已与我息息相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七个一”活动像七颗火种,点燃了村民眼中的光。座谈会上的热烈讨论,党课里的深情讲述,感恩墙上密密麻麻的心里话,都是我们共同书写的红色记忆,让这片土地上的信仰愈发滚烫。
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穿梭在田间地头测量乡村的气息,在座谈访谈中倾听村庄的渴望,在项目建设中丈量发展的可能。协调土地流转时,村民的疑虑与期待,都化作我奔走的动力。当大棚钢架竖起,当第一批蔬菜上了餐桌,我知道希望的种子已经破土。
村“两委”换届的那段日子,15项程序、89份文件,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反复推敲每一个字句,就像守护村庄的未来。挨家挨户组织投票时,阳光照明我的身影,而村民信任的目光,比阳光更明亮。
党员试验田,泥土里藏着先锋者的初心。盖地膜、种苗、剪枝、除草,每一个动作都在诠释担当。收获的辣椒与西红柿,成了慰问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的温暖。那些笑容,是最好的褒奖。
第一书记责任棚,是我在产业发展的尝试。羊肚菌曾在丰收时绽放希望,也在大雪中经历重创,但我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种桑养蚕产业,从考察学习到落地生根,每一片桑叶、每一条蚕宝宝,都承载着富裕生活的向往。
百万门面,承载着集体经济壮大的期盼。无数次往返协调,所有的坚持不会被辜负,成为激活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场没有硝烟却至关重要的战役。清水江村默默清扫着房前屋后,点点滴滴的努力汇聚成强大力量,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助学金发放,是希望的传递现场。这场爱心接力从未间断,我们像执着的“追光者”,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他们求学之路点亮明灯,也托起了清水江村的未来与希望。
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放的不只是生活用品,更是乡村治理密码。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村民们积极参与的热情,让文明焕发新生机。
清江星月营地开业,诉说了新的人间烟火,是乡村文旅发展的新图景,也是清水江村走向外界的新名片。
然而,离别总带着遗憾。“文塘”“画村”还留在纸上,像未完成的诗句。
但我知道,这里已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在未来开花结果。而我将带着清水江村记忆,在时光长河中永远凝望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