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14日

又到蛇伤高发季 科学应对是关键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炳燕 杨天梅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被蛇咬伤事件频发。随着气温不断攀升,蛇类活动愈发频繁。我州境内的雷公山、云台山等原始森林及自然保护区,为蛇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州各地有数千人被蛇咬伤,问题不容小觑。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龙承钧透露,今年截至目前,他们科室已收治三十多例被蛇咬伤患者,其中严重病例有10多例。最严重的是一例被中华眼镜王蛇咬伤的患者,病情危重,出现多个脏器衰竭。平均每年,该科室会接诊150例左右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在记者采访期间,就有两位来自剑河的居民因被蛇咬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被蛇咬伤的患者陈大哥回忆,自己当时去割草,突然就遇到了五步蛇,被咬后直接叫了救护车来医院。另一位患者周大哥则表示,自己拿柴刀去勾木头时,蛇突然出现咬了他一口。

全世界蛇类多达4000多种,有毒的约800种。我国有300多种蛇类,其中有毒的约100种。每年全国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25万到30万之间,死亡人数达1至2万。

龙承钧介绍,黔东南地区蛇咬伤情况较多,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剑河等地为高发区。蛇咬伤高发季为4月到10月,6至9月天气最热时达到高峰。

黔东南地区的毒蛇根据毒素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神经毒类蛇,代表有银环蛇、金环蛇以及中华眼镜王蛇。不过,中华眼镜王蛇在黔东南地区较为少见,今年仅遇到一个被咬案例,目前尚不清楚其来源。第二类是血循毒类蛇,在黔东南地区,五步蛇、烙铁头蛇、竹叶青以及虎斑颈槽蛇等较为多见。第三类是细胞毒类蛇,主要以蝰蛇、眼镜蛇为代表,但在黔东南地区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广西。

龙承钧指出,在黔东南地区,原矛头蝮蛇(又称烙铁头)和五步蛇(又称尖尾蝮蛇)最为常见,占了黔东南地区蛇咬伤病例的80%以上。该科室住院收治的蛇咬伤患者中,90%是被原矛头蝮蛇咬伤。这种蛇体积较小,身长可达两米左右。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该如何急救呢?龙承钧提醒,首先一定要拍下蛇的图片,方便医生及时准确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若无法看清或识别蛇的种类,一定要保持镇静。此时体位很重要,要采取端坐位,手和四肢下垂,防止血毒逆行上传速度增快,因为血液下垂时,往上传的速度会因重力作用而减慢。第二点是制动,手和脚被咬伤后一定要放好,不要乱动,越动越急躁,毒素传播得越快。如果咬伤后四肢不肿,但感觉麻木,这种可能是神经毒性,可以用带子捆扎,减慢神经毒性的上传,但要注意不能一直捆扎,一般一小时放一次,放15分钟即可,否则会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咬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这是目前治疗蛇咬伤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救治中心常备的抗蛇毒血清有四种,分别是抗银环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和抗眼镜蛇毒血清,救治中心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或联合使用。

龙承钧表示,他们科室三年前被评为黔东南州毒蛇咬伤救治中心,中心储备了足够的抗蛇毒血清,能满足各类蛇咬伤患者的需求。储备有抗五步蛇毒血清10至20支、银环蛇毒血清4支、抗蝮蛇毒血清20至40支、抗眼镜蛇毒血清10至40支。如果血清用完,省里有完善的调配机制,可以从其他医院调过来。

面对蛇咬伤这一威胁,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安全。

--> 2025-06-14 1 1 黔东南日报 c297891.html 1 又到蛇伤高发季 科学应对是关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