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昆 杨慧 李慧娟) 初夏时节,走进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杨柳村桃子种植基地,连片的桃林郁郁葱葱,青黄交接的果子挂满枝头。翠绿的果林间,种植户唐仲见正穿梭其中开展除草、疏果等管护工作。
“作为桃子管护期的重要工序,疏果十分讲究,不能摘多也不能摘少,每枝保留5到6个桃子为宜,这样能确保果子大小均匀、充分生长。”唐仲见告诉笔者,这段时间,基地的桃子正是挂果期,及时做好疏果、除草管护,是保证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键。
唐仲先是当地有名的桃子种植户,发展桃产业已有10余年。2014年,从外返乡的他看到桃子产业的发展潜力,将自家的荒山整理出来,开始发展了50亩地的水蜜桃和黄桃种植。
“我当时决心要发展桃子产业,从零开始自学种植技术,也向其他种植户请教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还从他们那里采购到了优质的种苗。”唐仲见说,桃子种下去了,还得让它长得好、结好果。为此,每年的管护工作他都一丝不苟,同时还选择人工割草的绿色管护,保证桃子的好品质和原生态。
经过4年一边精进种植技术、一边悉心管护,唐仲见的桃园于2018年开始上市销售,并取得了理想的销售效果。
凭借着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基地的桃子口感佳、品质好,受到了众多周边市场消费者的青睐,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慕名到基地自主采摘。“因为积累起来的好口碑,这几年,我基地的桃子都是通过顾客直接来基地采摘购买的方式进行销售,只有在集中成熟的时候会拿一部分到市场上卖。”唐仲见说。
随着基地进入盛果期,桃子产量逐年递增、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原先的低效荒山摇身变成了高效果园。
为推动桃产业长效发展、进一步提升效益,2021年,唐仲见大胆尝试,用10亩地的桃林进行试点嫁接,引入蟠桃等早熟桃子品种,实现与水蜜桃、黄桃错峰上市,延长基地的销售季,让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嫁接引入新品种,一方面让基地的桃子品种得到改良,一方面也能提升市场供应能力。”唐仲见说,今年,基地嫁接的蟠桃6月就要开始上市了。刚好蟠桃、水蜜桃、黄桃的成熟时间间隔约一个月,这样一来,在这段时间整个基地都有新鲜桃子供应市场,错峰销售将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今,这片曾经的荒山已是绿浪翻滚、桃香弥漫。从低效荒山到充满生机的高效果园,唐仲见用智慧、勤劳、坚持,推动了“荒山蝶变聚宝盆”的生态转化。接下来,他也计划着带领有种植意愿的乡亲一起参与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促进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