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丹
近年来,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一股由年轻干部引领的新风潮正悄然兴起:他们摒弃传统的办公模式,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化身掌握“新农具”、运用“新农技”的“新农人”,以手机为“锄头”、互联网为“沃野”,通过拍摄短视频、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精准对接市场,有效破解农产品销路难题,成为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鲜力量。
这些年轻干部的优势在于敢于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比如,95后村支书张桂芳,以创新思维为笔,邀请画师为村庄绘制绚丽的“彩虹墙”,让家乡一夜之间成为网红打卡地,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和吸引力;“新农人”李阳,将科技引入田野,积极推广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为千亩农田插上科技的翅膀,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益;硕士研究生万雅文,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乡村,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成为带动乡亲增收致富的青春“后浪”。
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不仅是工作地点的转移,更是从“外来者”到“新农人”的身份蜕变。年轻干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化身果园“主播”,用热情与真诚为优质农产品“吆喝”;成为走村串户的“收货郎”,细心收集乡亲们的期盼与汗水结晶;变身直播间里的“带货达人”,为深藏乡间的“土特产”开辟广阔销路。
正是这些年轻干部以知识为犁铧、以创新为动力,将青春热血深深融入乡村大地,才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许多农产品成功走出大山,乡亲们的腰包日渐丰盈,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一笔一画地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场景。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年轻身影,无疑是这条振兴之路上最生动、最鲜活的注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这股青春力量在乡村沃土上“拔节生长”,关键在于精准施策,根据年轻干部的专业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实践阅历等,有针对性地安排岗位、布置任务,帮助他们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年轻干部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特点,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