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袁芳) 6月14日至15日,中共贵州省委党校2023级在职研究生领导科学班到我州榕江县、黎平县,开展“赓续红色革命精神,谱写现代化新篇章”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悟初心使命,以沉浸式学习深化理论认知,以实践调研赋能实干担当。
在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学员们踏入清代古州镇总兵署旧址,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斑驳的木质建筑、泛黄的文献史料,生动还原了1930年红七军攻克榕江时“军旗指处万民欢”的壮阔场景。
“看着展柜中红军战士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武器、补丁摞补丁的生活用品,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艰苦卓绝却信念如磐的峥嵘岁月。”学员王宪宇在参观时感慨道。
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学员们沿着“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三个第一次”的展陈脉络,系统学习1934年黎平会议这一“伟大转折的起点”的重要意义。会址内陈云手书的门匾古朴庄重,木质会议室桌椅摆放依旧,临街商铺旧址上“苏洋广货”的招牌字迹清晰,将中央政治局在此否定“左”倾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历史时刻鲜活再现。活动期间,班级还为各位党员同志举办了庄严的“政治生日”仪式。全体党员手持贺卡,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纪念馆内久久回荡,让红色基因在仪式教育中代代传承。
走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古榕树群与侗族木构建筑相互映衬,学员们在这里学习了创新基层治理“四诊”工作法,探索乡村振兴产业新模式。随后,学员们沿着特色研学路线,深入考察蜡染工作坊、乐乡村花椒、西瓜种植等乡村产业项目,实地见证传统村落如何通过“非遗活化+农产旅融合”实现华丽蜕变。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守得住传统、找得准路径”的成功范例。
在黎平县肇兴侗寨,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足迹,深入调研基层党建、民族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族文化,肇兴侗寨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辩证关系。”班主任田新教授在现场教学中向学员们说。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更是一堂鲜活的实践课堂。未来将把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