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乾 田森源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岑巩县注溪镇岑王村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引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群众增收的振兴之路。这个拥有18.72平方公里土地、5340亩耕地的村庄,正凭借精品水果、油茶、制种水稻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走进岑王村以“五子”命名的果园,既是岑王村产业转型的“试验田”,也是村民们的“聚宝盆”,十多年前,岑王村也因山多地少坡度大,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不高而发愁,为谋求发展,村支两委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尝试种植金秋梨和李子等果物,如今,岑王村的果林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以前种玉米、红薯,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金秋梨、蜂糖李,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六七千元!”岑王村的种植大户杨康擦着额头的汗水,笑容却格外灿烂。近几年,岑王村依托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及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将精品水果作为主导产业,这里产出的水果口感鲜美、品质优良,2024年,全村李子产量达15万余斤、金秋梨10万余斤,丰收的果实不仅装满了群众的背篓,更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
“多亏了合作社帮忙找销路,我们种出来的水果根本不愁卖!”看到今年大片的果园即将丰收,俗称“果树大王”的周良军嘴边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为解决销售难题,岑王村成立了岑巩县岑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岑巩县乡巴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岑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销售。同时,积极探索线上平台销售渠道,将岑王村的特色水果销往全国各地,切实让小水果变成了“金果子”。
近年来,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岑王村锚定特色农业产业为发展方向,在李子、梨子等水果种植上精耕细作。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邀请农业专家指导、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等方式,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村种植金秋梨620余亩、李子380余亩,形成了规模化、特色化的种植格局。如今,岑王村的水果不仅在本地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周边县市乃至全国各地,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随着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除了精品水果,油茶产业也在岑王村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千亩油茶基地里,油茶树苗迎风而立,充满生机。“油茶浑身都是宝,茶油、茶枯都能卖钱,而且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村支部书记冉林介绍道,“我们建设的千亩油茶基地,预计3至5年后进入丰产期。”此外,村里还建设了40亩新品种引种示范点,鼓励100余户散户种植油茶1000余亩,并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解决农户种植难题。脱贫户周良忠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在家种油茶卖水果,既能照顾家人,收入也不比外面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产业发展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冉林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精品水果和油茶产业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2025年,他积极谋划,带领村民在制种水稻种植上发力,种植面积达100余亩。为保障制种水稻种植的顺利进行,冉林提前做好土地平整、水渠修缮等基础工作,还多方联系优质稻种和肥料供应商。在种植过程中,他组织村民严格按照标准化种植流程操作,从育苗、插秧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马虎。“看着这100余亩新种下的水稻在阳光下舒展嫩绿的叶片,我心里满是期待。这不仅是一片片稻田,更是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希望!”站在岑王村的水稻田埂上,冉林难掩激动之情。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