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17日

麻江县金竹街道兴坪村:

农业多元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 通讯员 赵华甫

麻江县金竹街道兴坪村,群山环绕,风景优美,犹如一颗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明珠。

该村居住着汉族、苗族、畲族、瑶族等多民族894户,共3637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历史的长河在此留下深深的印记,它曾是明朝进士宋儒晚年办学之地,见证着知识的薪火相传;是清朝乾隆年间翰林艾茂辞官回乡建书斋讲读之所,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更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共贵州省工委凯里党小组开展地下工作的重要据点,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兴坪村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而是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以蓝莓、中药材、烤烟、茶叶、羊肚菌等多元种植为核心的特色产业,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崭新画卷。

蓝莓种植产业无疑是兴坪村最亮眼的名片。过去,村里的荒山闲置,犹如被遗忘的角落。而如今,300余亩生态蓝莓树在荒山上扎根生长,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蓝色海洋”。这些蓝莓树不仅让荒山披上了绿装,更成为村民的“致富树”。当第一批蓝莓成熟时,漫山遍野挂满了饱满圆润、色泽诱人的果实,采收量达到5000多公斤。“看着这些蓝莓,就像看到了希望!”一位村民满脸笑容地说道。蓝莓产业的成功,不仅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也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烤烟种植则是兴坪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2022年底,兴坪村明确了发展烤烟产业的目标。面对土地资源有限的难题,村里通过开垦撂荒地、流转土地等方式,成功打造出200亩的烤烟种植基地。为了确保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兴坪村采用“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及农户的主体作用。2023年,一座现代化的生物颗粒燃料烘房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不仅提高了烟叶烘烤的效率和质量,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第一炉烟叶出炉,总产量达3000多公斤,收入7万余元。这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村集体和村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更是对兴坪村发展烤烟产业的肯定。

茶叶种植为兴坪村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大门。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看中了兴坪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村里打造了100余亩高标准茶叶示范园。这里云雾缭绕,土壤肥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产出的茶叶品质上乘,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主要销往深圳、广州、浙江、福建、山东等地。茶园里,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宛如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不仅为兴坪村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许多村民通过参与茶叶种植、采摘和加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中药材种植是兴坪村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兴坪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空间,种植了近 400 亩黄精药材。黄精喜阴湿环境,与林下自然生态完美契合,成为山林里的 “绿色宝藏”。此外,村民们还抢抓时机种植太子参,积极拓展中药材产业版图。如今,山林不再是单纯的自然资源,而是变成了村民们的 “绿色银行”,每年都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羊肚菌种植同样成绩斐然。杨春桃是兴坪村羊肚菌种植的带头人,她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在兴坪村开启了羊肚菌种植创业之路。从最初的小规模试种,到如今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杨春桃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致富梦想。同时,她还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就业,让更多人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在羊肚菌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鲜嫩的羊肚菌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劳动图景。

除了这些主导产业,兴坪村还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每家每户发展庭院经济。走进兴坪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多肉盆景形态各异,马郎圣果挂满枝头。这些小小的庭院,既是村民们生活的温馨家园,也是他们增收的“微型农场”。村民们通过种植多肉盆景和马郎圣果,既美化了庭院环境,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生活与生产的有机融合。

如今的兴坪村,产业兴旺,村民富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多元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更让兴坪村的群众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兴坪村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 2025-06-17 麻江县金竹街道兴坪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98173.html 1 农业多元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