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伍丽 杨庆松) 在天柱县,43万亩油茶林就像一道绿色长城,不仅守护着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成了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近年来,天柱县通过保护古老油茶树、升级油茶产业链,让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今年4月,天柱县竹林镇“油茶树王”评选活动落幕,一棵拥有455岁树龄的古油茶树脱颖而出。这棵古树基部周长1.39米、冠幅8.8米,不仅年均能产20公斤茶籽,还在固土护坡、涵养水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镇有4.3万余亩油茶林,带动30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5000余元。评选‘油茶树王’,就是想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古树背后的巨大生态价值。”竹林镇宣传委员蒲祖明介绍。
近日,笔者来到贵州恒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只见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上,油茶茶籽经过机器压榨、精炼,摇身一变成为金黄透亮、香气四溢的茶油。而贵州省永兴科技有限公司则凭借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的“绿色通行证”,成功打开国际市场。
永兴科技公司负责人杨长焕告诉笔者:“我们的山茶油借助‘一带一路’,已走向世界,今年向东南亚、欧盟等地区销售茶油303吨,销售额6000多万元。”
如今,天柱县已构建起“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培育出15家龙头企业、66家合作社,建成8个千亩示范基地。这一产业发展模式成效显著,不仅推动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还带动4.59万户农户增收,其中2.16万人年均增收超5000元。
从455年树龄的“油茶树王”到现代化生产线,从天柱山乡到国际市场,油茶产业在天柱县串联起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绿色循环。
作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2024年该县油茶籽产量达1.5万吨,总产值超5亿元,这不仅有力证明了当地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油茶产业的成功,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油茶产业既守护了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又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下一步,天柱县计划再扩大油茶种植面积2万亩,让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县林业产业中心主任张志超表示。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