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22日

风雨中筑牢气象防线 文明里书写担当答卷

—— 黔东南州气象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背后的防灾减灾实践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黔东南州气象局荣耀上榜。这份殊荣,不仅是对该局长期深耕文明建设的高度认可,更是其以扎实行动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动见证。

“每一分钟都关乎群众安全,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州气象台副台长夏昌基在多部门联合值班时的坚定话语。在气象防灾减灾的战场上,这句话被黔东南州气象工作者们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5月27日至28日,一场长达54小时、覆盖全州的持续性强降雨不期而至,37个站点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138.2毫米,这是入汛以来最强的区域性暴雨。州气象部门迅速响应,以超前精准的预报、靶向高效的预警、紧密协同的联动,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气象支撑。

州气象台值班室里,灯火彻夜通明。首席预报员欧阳大亮和预报员周尚春紧盯电脑屏幕,根据最新气象资料进行滚动预报,键盘敲击声和电话叫应服务声交织在一起。与此同时,在剑河县南哨镇巫虎村,州气象局派驻巫虎村驻村干部雷安林正和驻村队员们挨家挨户动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杨公,这里危险,请赶紧撤离。”这样的呼喊在风雨中不断响起,直到最后一户人家安全转移,他们才稍作休息。

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黔东南州气象部门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凭借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成功应对了此次强降雨过程。他们通过精准预报、高效预警、协同联动和广泛的气象信息传播,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汛安全堤坝,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黔东南州气象局始终将气象防灾减灾作为主责主业,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全力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先后建成凯里、镇远、锦屏3部X波段天气雷达,完成三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改造,使全州天气雷达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到95%。同时,通过迭代升级和加密站网建设,气象自动站间距缩小至7.16千米,实现了对气象数据的更精准、更全面监测。

为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黔东南州气象局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研发了“雨洪监测调度系统”“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系统”等多项气象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4・29”剑河县柳川镇南脚村山体滑坡事件中,气象部门提前预警,协助群众及时转移,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入选国家应急部门典型案例通报。同年“6・29”特大暴雨灾害天气,提前预警联动叫应,全州紧急提前撤离2万余人,实现了人员零伤亡,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气象保障。此外,积极开展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为粮食增产丰收、水库蓄水、生态修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黔东南州气象局将文明创建纳入全局工作总体布局,构建了“一把手”主抓、班子成员分责、科室联动的责任链条。将文明创建与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并纳入纪检监督范围,形成了党建与文明创建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态势。党支部以“四强”标准锻造坚强战斗堡垒,党员先锋岗、气象服务应急保障党员先锋突击队等在防汛抗旱一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2024年“6・29”氵舞 阳河流域特大洪水等重大天气过程中,党组织的“硬核”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黔东南州气象局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通过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近三年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双报到”服务180余人次,参与社区治安巡逻、环境整治等活动,赢得社区居民广泛赞誉。

多年来,黔东南州气象局收获了诸多荣誉。近五年累计获省部级表彰3项、地厅级表彰4项,2人获中国气象局表彰,7人获地厅级表彰。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先进集体”到“全国气象部门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从连续四年全省气象部门综合考核优秀到如今的“全国文明单位”,每一块奖牌都承载着黔东南州气象人的初心与担当,记录着他们在推动气象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践行文明风尚道路上的坚实足迹。

--> 2025-06-22 —— 黔东南州气象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背后的防灾减灾实践 1 1 黔东南日报 c298728.html 1 风雨中筑牢气象防线 文明里书写担当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