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24日

从江县:

帮扶“小”车间 就业“大”作为

本报讯 (通讯员 梁雨 韦紫芳 吴永龙) 缝纫机的哒哒声、香猪腊肉的熏烤香、绣娘手中彩线穿梭的光影……在从江县的就业帮扶车间里,一个个忙碌的生产场景,编织着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图景。近年来,从江县坚持把就业帮扶车间培育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政策扶持、产业带动、就业增收”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就业服务,推动就业帮扶车间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筑牢车间发展“桥头堡”。走进从江县高增乡的一家民族服饰制作帮扶车间,墙上“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牌格外醒目。从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深度融合。在具备条件的帮扶车间建立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 等活动,引导党员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技术骨干吴师傅主动承担起新员工培训工作,手把手传授刺绣技艺,带动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目前,全县58个就业帮扶车间共建立党组织29个,122名党员成为车间发展的“红色引擎”。

政策扶持,激发车间发展“新活力”。“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还有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企业轻装上阵!” 某农产品加工车间负责人感慨道。从江县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为入驻帮扶车间的企业送上 “政策大礼包”。对吸纳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的帮扶车间,按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符合条件的企业还能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数据显示,去年从江县共为帮扶车间发放各类奖补资金35.45万元,今年第一季度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7.43万元。此外,从江县还积极整合人社、工信、乡村振兴等部门资源,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企业解决用工、资金、技术等发展难题。

产业带动,打造车间发展“新引擎”。从江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围绕当地香猪、百香果、中药材、民族民间刺绣等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洛香镇的香猪加工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将本地香猪加工成腊肉、香肠等特色产品,远销省内外;在丙妹镇的刺绣车间,苗绣、侗绣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深受市场青睐。如今,全县已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民族服饰制作等为主的产业格局,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不仅带动了就业帮扶车间的发展,还促进了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就业增收,托起群众幸福“新生活”。“在家门口的车间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挣3000多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在刺绣车间工作的留守妇女王大姐满脸笑容地说。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工作时间灵活,为广大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等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目前,全县认定就业帮扶车间58家,吸纳劳动力就业321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650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65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小小帮扶车间,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车间”,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 2025-06-24 从江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98939.html 1 帮扶“小”车间 就业“大”作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