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24日

岑巩县客楼镇:

小辣椒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 通讯员 班福丽 代乔萍 朱胜攀 摄影报道

盛夏时节,走进岑巩县客楼镇安山村辣椒种植基地,满眼皆是蓬勃生机。层层叠叠的碧绿椒叶间,米白色小花簇拥绽放,油亮的翠绿幼果在骄阳下闪烁,勾勒出一幅丰收在望的美好图景。这令人欣喜的长势,得益于当下关键期的“精管细养”。

常言道“三分种,七分管”。夏季雨水充沛,在滋养椒苗的同时,也让田间杂草肆意疯长。这些杂草如同“掠夺者”,与辣椒争抢养分、水分和阳光,成为影响辣椒品质与产量的“拦路虎”。“杂草不除,不仅抢营养,还易招病虫害。除草是个技术活,得格外小心,避开辣椒根系,防止伤根导致落花落果。”安山村村委会副主任杨胜奎在田间道出管护关键。

基地里,十余名村民正抢抓农时,手持锄头沿着垄沟轻刨,除草、松土、培土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忙碌的身影与茁壮椒苗相映成趣,绘就了生动的夏日农忙画卷。

对于安山村瓦窑桥组村民覃秀娟而言,参与辣椒管护是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家就在附近,过来除草一天能挣90元。村里辣椒种得多,从种到管再到收,活儿不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覃秀娟边拔草边笑着说。辣椒产业的发展,吸纳了众多本地劳动力,助力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如今,安山村辣椒产业已形成闭环链条。村合作社与育苗基地紧密协作,培育的优质种苗不仅满足本村及周边需求,还实现规模化跨村供应。一条涵盖“育苗—种植—管护—收购—分红”的全产业链,正带动周边村寨协同发展。

安山村的辣椒产业,仅是客楼镇“订单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将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含1000余亩辣椒)等特色产业纳入“订单链条”,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目前,全镇已发展中药材9000余亩、精品水果8000余亩、高山茶园1200亩、烤烟2800余亩,带动5000余人稳定就业,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客楼镇将持续深耕“精管细养”理念,以科学种植、精准防控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提升产品价值,让“椒”香飘向更远,让小小辣椒成为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火红”引擎。

--> 2025-06-24 岑巩县客楼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98940.html 1 小辣椒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