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张德冲) “今年雨水适宜,咱们村的黄金李迎来了大丰收,截至目前,我家已经采摘了1000公斤,收入达到了1.5万元。再算上前期售卖的樱桃、枇杷,以及当下正热卖的杨梅、黄金李等水果,预估今年水果总收入能在3至4万元。”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一组的村民张荣忠,难掩内心的激动,向笔者分享着这份喜悦。
进入6月下旬,便是镇江村黄金李成熟的黄金时节。此时,村庄的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处处弥漫着李果的馥郁香气。黄澄澄的李果犹如串串金珠,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走近李树,随手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鲜香脆甜的果肉瞬间迸射出清甜的汁水,那股清爽甘甜的滋味,迅速在味蕾间蔓延开来,让人陶醉不已。
镇江村坐落于剑河县柳川镇西部,311 省道如一条纽带,穿村而过。这里堪称剑河县城通往南加、南寨、敏洞、磻溪、南哨、久仰等乡镇的咽喉要道,每日车流量巨大,为水果销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顾客们钟情于这里的水果,不仅因为省去了中间商环节,价格实惠,更在于水果新鲜,品质上乘。于是,在近 1 公里长的 311 省道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镇江精品水果售卖场。
近年来,镇江村紧紧依托诸多政策优势,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这里被省政府列为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保护项目”,被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列为 “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点”,并成为全省 “红色美丽村庄” 试点。借助这些东风,镇江村持续对果园进行更新换代,实施精细化管理,让经果林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溯到1995年,镇江村种下第一批秧李,开启了经果林种植的征程。30年来,村民们不断探索创新,陆续栽种了杨梅、枇杷、柚子、黄金李和樱桃等多种果树,经果林种植面积累计达到500多亩。经过精心的管理与培育,镇江经果基地已然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2022年11月1日,镇江村成功入围中国农业农村部第十二届全国“一村一品”名单,这一荣誉极大地提升了镇江精品水果品牌的知名度,让镇江水果声名远扬。
镇江村不仅是水果的天堂,其风景更是如诗如画。每当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镇江村便沉浸在一片花的海洋中。粉红的桃花、米白的樱桃花、淡黄色的枇杷花和雪白的李花,竞相绽放,将村庄装点得如梦如幻。微风拂过,一缕缕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那如雪般洁白的李花,仿佛为镇江村披上了一层素净而优雅的白衣。不久之后,春风轻摇,花瓣纷纷飘落,融入泥土,孕育着新的希望。而流经村脚的清水江,恰似一条碧绿的玉带,镶嵌在山谷之间,为这里的山水田园勾勒出一幅 “湖在山中,村在园中,家在景中” 的绝美画卷。
据镇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发介绍,昔日的镇江村,山多地少,村民生活困苦。后来,村里果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单一的水稻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这一转变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大门。村民们从种植中尝到了甜头,对果园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就拿李园来说,每年都能为村民带来约27万元的收入。
“今年雨水充沛,李园产量预计可达5.5万公斤左右,收入将远超往年。”刘永发补充道。
看着眼前满树金黄的李子果,张荣忠感慨地说:“这些果树的管护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年要修剪两次,冬季一次,春季一次。每年还得按时打农药、施肥,只有精心照料,才能有好收成。”
黄金李不仅口感绝佳,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C、钙、铁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清香味。常食黄金李,具有降血压、增食欲、抗病、抗辐射、美容、抗衰老等诸多功效,是夏季清暑解凉的不二之选,故而被誉为“神果”。
如今的镇江村,已然声名远扬。精品水果畅销四方,红色文化更是深入人心。一段“毛主席送毛衣”的佳话,让镇江村充满了温情与力量。放眼望去,葱茏的经果林绿意盎然,山坡上李果香气四溢,串串黄金李闪耀着丰收的光芒。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镇江村正凭借着水果产业与红色文化的双翼,展翅高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正所谓:六月李果别样黄,镇江发展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