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29日

抱团发展促振兴

—— 锦屏县铜鼓镇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发展纪实

○ 通讯员 吴峰

6月的锦屏县铜鼓镇,嫩绿的稻秧在坝区铺展翠毯,青涩的核桃幼果垂挂枝头。在铜鼓卫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厂,党员突击队正调试新设备。“7月底投产后,核桃加工产值将提升30%。”国家林草局林草乡土专家、联合公司职业经理人、联合公司党支部委员谭传高指着“党旗映红产业链”标牌介绍。这是铜鼓镇党委推行“1+7”抱团机制(1个联合公司党支部带动7个村党组织)促振兴的缩影。

组织聚合:打破壁垒攥指成拳

面对各村产业“小散弱”困境,2023年3月铜鼓镇党委创新建立功能型党支部,统筹7个村党组织成立产业联合公司,构建“党委定盘、支部协同、党员领军人才包片”机制,坚持党委统资源,整合18.2万亩林地、1个万亩坝区,盘活闲置校舍建加工厂;支部强联动,按各村资源禀赋分工,林地专攻山核桃,坝区主抓优质稻,山区巩固中药材产业发展;党员领军人才包片示范,21名党员领军人才示范种植,带动300余户农户发展生产。据悉,2024年,铜鼓镇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5万元以上,今年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

产业增值:三级跃升顺应农时

产业要发展,管护是关键。铜鼓镇党委紧扣6月管护关键期,推动产业“三级跃升”,前端强技,与国家林草局山核桃工程中心等携手合作,制定《月份管护规程》;中端延链,投入300余万元衔接资金建设加工厂,生产加工进入设备调试;后端拓市场,与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基地,注册“谭小黑”“镜笙垣”“黔稻花桥”等农特产品品牌,品牌入驻东方甄选等,提升产品溢价。

坝区稻田中,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6月防住虫,秋收才有保障。”花桥村支部书记肖池斌操控着设备。通过“党委抓两端(品种、市场)+合作社管机械化种植”模式,今年丝苗米、富硒稻等已完成首轮生物防虫,苗情明显优于往年。

人才赋能:田间课堂破解难题

核桃林边的露天课堂,谭传高正在讲授着无人机授粉技术:“我们一天一台无人机可以授粉300亩到500亩,通过无人机授粉,提高产量和坐果率。”30余名党员种植能手、产业领军人才现场实操除草、施肥等技术。镇党委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外智进山,联合浙江亚林所、三只松鼠培育技术能手;本土淬炼,将种植能手培养成党员或吸引进村两委班子,让党员成长为产业带头人;机制激励,组建联合公司,推行村村抱团发展模式,按照“631”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实现分红40余万元。

镇人大代表、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王邦志的精品水果农庄成了实训基地“以前凭经验,现在看数据——优果率已从65%提到82%,去年水果农庄销售达40余万元。”

组织注能:振兴动能持续释放

在山核桃、粮油加工厂设备安装现场,谭传高反复叮嘱党员突击队:“必须加快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不要误了农时。”镇党委通过建立“农时攻坚清单”提醒机制,将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月度提醒,6月重点突破核桃授粉坐果、稻苗防虫追肥;支部比武,7个村党组织比干劲、拼进度;成效检验,用集体经济增量、农民增收幅度检验党建成效。

目前全镇核桃种植达9100亩,稻米年产量6751吨,创近五年新高。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铜鼓镇的实践印证,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当党建链紧扣产业链时序,人才链激活创新链动能,组织优势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堂写在青山沃野间的“党建课”,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鲜活样本。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5-06-29 —— 锦屏县铜鼓镇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发展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299455.html 1 抱团发展促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