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庭培 通讯员 姚强 杨秀秀 石东林) 连日来,黎平县积极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多点开花,成效显著,一幅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域推进过程中,岩洞镇坚持问题导向,整合各方力量分阶段推进。“两清”行动中,9 支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积极行动,发动群众1200余人次,集中清理乱堆乱放165处,拆除残垣断壁1处;“两改”工作里,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已完成27户改厕;“两治理”方面,设置32个垃圾箱、6台垃圾清运车,建立常态化垃圾清运机制。
为凝聚群众力量,全镇8个村通过鼓楼院坝会、入户宣讲、宣传栏宣传等多种形式,将行动信息传递至每家每户。同时借助“天籁岩洞”微信公众号发布倡议书,镇村干部、网格员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广泛宣传,掀起宣传热潮。此外,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行动开展以来,共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动员会60余场,宣传覆盖6500余人次。
孟彦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核心任务,创新推行“三抓三促”工作法,助力乡村环境从“点上美”迈向“全域靓”。
在改厕改圈工作中,孟彦镇全流程抓好“建好、用好、管好”环节,创新推行“农户承诺+技术指导+统一验收”模式。2025年签订公厕管护责任书11份,户厕改厕后管护责任书120余份,明确管护主体责任。目前拥有公厕11个,推进旱厕改卫生厕所100个。同时,利用改厕资金带动破旧养殖圈舍整改,将“门前三包”成效纳入村规民约积分考核体系,每月评选“卫生家庭”,5月份村推镇评30户典型代表,有效提升居家生活环境质量。
抓示范促提升,以点带面深化“两治理”成效。针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系统性强的特点,孟彦镇注重示范引领。垃圾治理方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体系,保障垃圾正常收运,2025年来累计完成生活垃圾集中清运0.8万吨。污水治理方面,因地制宜铺设小型污水管网,对集镇、学校等单位生活污水进行有序收集处理,尾水达标后资源化利用。2025年,芒岭村等6个村持续深化家庭户厕达标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彰显乡村魅力。
在德顺乡德顺村岑冲寨,曾经不常见的热火朝天整治场景如今随处可见。村民们拿着锄头、镰刀、切锯等工具,分工合作,有的疏通淤积小溪,有的清理杂草,有的拆除陈旧旱厕。
起初,面对“两清两改两治理”要求,不少村民存在抵触情绪。德顺乡德顺村创新宣传方式,将政策改编成歌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大大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带动村民从抵触转为主动参与。
党组织的引领为行动增添强大动力。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德顺村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清理自家门前杂物,为群众树立榜样。目前该村已发动群众六七百人,各自然寨改厕十多个,全村旱厕基本改完。
随着行动深入推进,德顺乡实现“颜值”与“内涵”双重蜕变。道路愈发整洁,庭院更加美观,卫生死角变成小花园、小菜园。村民杨善优开心地说:“环境好了,村里整洁了,住着也更舒服。”
据了解,自德顺乡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以来,像德顺村这样的变化,在全乡各村同步上演。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各项整治工作,打造出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书写着乡村的美丽蝶变。德顺乡党委书记石文渊介绍说:“全乡八个村共清理乱堆乱放860多处,拆除残垣断壁210多处,完成改厕90户,清理荒废圈舍320多个。”
如今,黎平县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不仅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更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