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30日

敦寨镇雷屯村:

硬件升级筑牢乡村振兴丰收路

本报讯 (通讯员 潘存澄 吴玉富 陆小玲) 自2021年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口帮扶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以来,驻村工作队始终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首要任务,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硬件短板精准发力。经过4年多的持续攻坚,曾经受制于灌溉缺水、运输不便的坝区村寨如今实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图景。

夏至时节,雷屯村一片片稻田换上绿装长势喜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生机勃勃、美不胜收。在雷屯村四组村民朱允贵的记忆里,过去的灌溉渠是“水还没到田里就漏光了,守着河却没水用”。

作为典型的坝区农业村,雷屯村下辖6个自然寨521户人家,近2000亩耕地承载着全村人的生计,但老化的水利设施和泥泞的产业路,像两道枷锁困住了村民发展的脚步。

随着问题的到来,一场围绕“水电路”的硬件升级攻坚战全面打响。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同发力,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通过前后4年的时间先后实施了雷屯村灌溉堤坝维修项目,维修和日常管护拦河坝,更换了3台自然力水轮泵,并对各自然寨的灌溉水渠进行了全面修建升级。3.8公里标准化灌溉渠、1.6公里产业路硬化……三轮车、收割机终于能开到农户的家门口。

硬件设施的蜕变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朱允贵家的3亩稻田去年亩产突破600公斤,较之前提升20%。

“现在拧开水泵开关,清水直接漫进田里,再也不用半夜打着手电筒修沟渠了。”三组村民朱崇汝切身体会。过去他家收稻谷要肩挑200米才能装车,如今三轮车直接开到田边,6亩稻田的3500公斤稻谷半天就能运完。

在雷屯村的田间地头,新修的灌溉渠与硬化路纵横交错,构成乡村振兴的“主动脉”。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金鑫表示,硬件升级不仅解决了生产痛点,更激活了产业潜力。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5-06-30 敦寨镇雷屯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99504.html 1 硬件升级筑牢乡村振兴丰收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