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7月03日

“淤泥战袍”映丹心,榕江洪峰中的特殊“生日献礼”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杨晓波 戴正国 潘晓飞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

7月1日清晨,剑河县抢险救灾支援队在猎猎党旗下庄严宣誓,铿锵的誓言刺破榕江的残垣断壁,这声音,如一道无形的堤坝,在洪水肆虐后的疮痍之上,再次升起了信仰的旗帜。

六月底,连续两次特大洪水如失控的猛兽,将“村超”故里撕扯得面目全非:电路瘫痪、道路崩裂、通讯断绝,超过14.5万乡亲被卷入灾难漩涡,近5000户房屋倒塌倾颓,损失高达60亿元……冰冷数字之下,是榕江大地无声的呜咽。

“是党员的,戴好口罩跟我先上。”

榕江富民小区地下停车场入口处,淤水方退,昨日再援榕江的锦屏第三批抢险救灾支援队队长向家安一声令下,这支百人队伍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党员手持铁铲冲锋在前,毅然扑向那片漆黑的地下空间,展开最后的清淤攻坚!

“作为一名党员,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扑下身子、全力以赴,这就是我们献给党的生日最好的礼物!”队员欧家鸿抹了把汗说道,从昨天中午鏖战至今,他们已连续攻克三个“碉堡”,眼前这处是整个地下停车场清淤的最难啃的硬骨头——所有排水道被淤泥死死封堵,只能靠人工用斗车一车车将淤泥外运。

“这就是我们的清淤战场,必须拿下!”这声呐喊,如同冲锋的号角,瞬间点燃了战友们胸膛里的斗志!

党员是什么?党组织是什么?是洪水面前,那道冲不垮的堤坝!洪水肆虐之处,从榕江县委县政府到全县561个党支部,瞬间化为561座风雨不摧的堡垒。县委县政府领导身先士卒,日夜钉守在最危险的洼地,将全县切割为一个个“生命网格”,争分夺秒转移群众、排除险情。目标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守堤坝、管网格、搬物资、动员群众。

哪里有深渊般的危险,哪里就有党员迎难而上的身影。13000多名党员干部、500多支党员突击队、173支驻村工作队就地化身为“抢险铁军”“重建先锋”。他们挺进齐腰深的浊流,展开“敲门行动”,喉咙喊至嘶哑,只为确保不遗漏一个生命。

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率六十余人于暴雨中抢摘辣椒,只为每日一万两千多份热饭能准时送达安置点;

党员吴坤尧排查险情时脚被铁钉贯穿,他强忍剧痛,简单包扎后再次扑入未退的洪水;

古州镇场坝社区党委副书记龙成勇背负老人与洪峰赛跑……

80岁高龄、党龄53载的大利侗寨老党员李远详亦不甘人后,他默默编织竹扫把:“重的干不了,轻的活路能帮一点是一点。”岁月压弯了脊背,却压不垮那份刻进骨血的忠诚。

榕江之痛,牵动四方。除了“兄弟县市”凯里、麻江、雷山等救援队伍与物资的倾力相助,湖南、四川、重庆、广东等14支专业救援队伍带着最精良的装备,星夜兼程,千里奔袭!国家电网集结贵州9市州精兵,在泥泞与歪斜的电杆上点亮希望;中国中铁、三大通信“国家队”引擎轰鸣,只为让信号与光明早一刻回归。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他们以钢铁意志在废墟上书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美篇章。

在淤泥未净的救灾现场,党员杨代忠的笑容被汗水浸透却无比明亮:“能来到榕江一线,用我们身上的泥土来致敬党的生日,这是一个党员无上的光荣。”

当洪水退去,大地裸露伤痕,那面始终挺立的旗帜却愈发鲜亮。在7月1日这个特殊坐标上,榕江党员以血肉之躯在洪峰中刻下对誓言的忠贞。他们身后,是八方伸来的援手,是千万乡亲捧出的温热米粮与滚烫心意——当党心与民心在灾难的淬炼中紧紧相扣,便没有什么激流不可渡过,没有什么家园不可重光。榕江的伤口终将愈合,而那面在洪水中被千万双手共同擎起的旗帜,将永远昭示着这片土地不屈的脊梁与重生的力量。

--> 2025-07-03 1 1 黔东南日报 c299873.html 1 “淤泥战袍”映丹心,榕江洪峰中的特殊“生日献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