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何小雨 周燕) 仲夏时节,热浪蒸腾。岑巩县各工业企业开足马力全速攻坚,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全力冲刺工业经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目标。
在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3%、增加值增长18.3%的亮眼“期中考”成绩单背后,不仅是企业车间里分秒必争的生产场景,更是该县锚定产业发展、主攻工业经济的生动写照。
走进岑巩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华星冶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反射炉热气升腾,锑锭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锑锭成品有序排列,经质检后由工人熟练地装载发运,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热能的气息,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我们公司主要是生产精锑、氧化锑等锑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光伏、阻燃剂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的市场趋于稳定。公司3条反射炉生产线正在24小时满负荷运转,每个月生产800余吨锑系列产品,产值在1.5到2亿元之间,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贵州华星冶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郑鹏飞介绍。
作为岑巩重点引进的锑业龙头,华星冶金拥有十余项专利,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料”得主。去年实现产值9.5亿元,今年的目标是突破15亿元大关,1—5月已完成产值7.34亿元。
“为完成既定目标,我们新开了一条鼓风炉生产线,新建了一条黄金提纯生产线,对于环保设备进行了优化,总共投入3000多万元。同时,政府无事不扰和安静期制度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让我们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到生产和运营当中。”郑鹏飞说。
华星冶金的爆发式增长是岑巩县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该县推出多项服务举措,设立每月1至15日为“企业安静期”,除安全、环保等必要检查外暂停行政检查;建立“三人包保”机制,专班解决用地、融资等问题;为重点企业定制成长路线图,推动云烯、长宇等企业向规上和高新技术企业转型。
“我们围绕年度目标,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专门分析工业指标上的不足,再让各部门联手合作,一起抓好工业经济。县领导带头走访规上企业,重点摸清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岑巩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饶文勇说,“同时,简化审批流程,成立‘企业之家’,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这套服务体系,贵州雨林服饰有限公司专注市场需求,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家工装校服龙头企业,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工人正在赶制订单。
“今年我们公司的年度产值目标为6000多万元,通过新增50多台先进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严格品质管控以保证订单稳定,目前已实现产值2600万元。”贵州雨林服饰有限公司行政处副总经理肖丹丹介绍,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开拓新客户、丰富产品类型、进一步提升产能等举措,确保全面完成实现年度目标。
企业突破带动全县工业跃升。目前,岑巩经开区已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其中省级重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高新技术企业8家。2024年,39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4.14亿元,带动就业4200余人。据了解,今年1—5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9.9亿元、增速35.3%,增加值3.7亿元、增长18.3%,增速领跑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