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7月11日

“谢谢聆听”要慎用

○ 吴希煜

在现代职场与学术交流的舞台上,PPT早已成为汇报展示的重要利器。当演讲者结束陈述,屏幕上“汇报完毕,谢谢聆听”的字样随之浮现,这看似礼貌的结束语,仿佛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汇报“标配”。然而,这简单的几个字,实则暗藏语言使用的误区。若不加思索地随意使用,不仅可能暴露语言素养的短板,还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沟通效果,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拉开与听众的距离。

“聆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自带明显的尊敬意味,且隐含着说话者处于更高地位的语境。在现实生活里,“聆听”的使用场景十分特定。比如,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青年学者向诺贝尔奖得主提问时,说“感谢您聆听我的问题”;或是在企业战略会议上,基层员工向董事长汇报项目时,用“以上是我的汇报,恳请您聆听指导”。这些场合的共性在于,双方存在明显的身份、地位或专业差距,说话者通过“聆听”一词来强调对对方的敬重。

在PPT汇报结尾的语言选择上,应遵循“得体、真诚、契合场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汇报场景与对象,采用多样化的结尾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对于日常的工作汇报,简洁真诚的表达更能拉近与同事、领导的距离。不妨这样说:“以上就是我对项目进展的汇报,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这种结尾既清晰表明汇报结束,又以开放的态度邀请听众参与讨论,营造出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在学术交流场合,则需要更专业且谦逊的表达。“以上是我的研究成果分享,受限于个人学识与研究条件,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谢谢!”此结尾既体现了对学术严谨性的尊重,又以谦逊的姿态为进一步的学术探讨留出空间。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汇报结尾的每一句话都承载着传递信息、拉近距离的重要使命。“谢谢聆听”并非万能的汇报结束语,只有精准把握不同场景下的语言使用规范,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让汇报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高效且温暖的沟通。

--> 2025-07-11 1 1 黔东南日报 c300771.html 1 “谢谢聆听”要慎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