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集梅) 近年来,施秉县城关镇鼓楼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小积分”为切入点,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新动力。
科学制定积分体系,让积分“有章可循”。鼓楼社区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社区居民公约,制定了涵盖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邻里和谐、遵纪守法等多个方面的积分细则。同时,明确积分的评定标准和流程,成立由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积分评定小组,对居民的行为进行评定,确保积分公平公正。通过详细且合理的积分细则,使基层治理工作有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将抽象的治理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积分指标,让群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积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搭建积分兑换平台,让积分“物有所值”。为让积分真正发挥激励作用,鼓楼社区在搭建积分兑换平台上做足文章。不仅专门设立了醒目的积分墙,实时公示居民积分情况,激发大家的争先意识,还在便民服务中心开辟出专门的积分兑换处。兑换处的商品丰富多样,从满足日常饮食需求的油盐酱醋,到生活必备的洗衣粉、卫生纸,再到牙膏、肥皂等日用品,每件商品旁都清晰标注着对应的积分兑换值,让居民一目了然。居民凭借手中的积分手册或线上积分记录,可随时到兑换处挑选兑换心仪物品,整个过程便捷高效。这种“积分变实物”的模式,把抽象的参与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让居民在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时,能真切感受到付出带来的实惠,从而更主动地投身到社区共建共治中。
强化宣传引导作用,让积分“深入人心”。积分制推行初期,部分群众对积分制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让积分制家喻户晓,鼓楼社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不仅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广泛宣传积分制的内容、意义和兑换方式,让群众全面了解积分制,还组织开展积分制宣讲活动,向群众详细讲解积分评定标准和流程,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同时,通过树立积分制先进典型,对积分高的居民进行表彰和奖励,邀请他们分享参与基层治理的经验和心得,激发其他群众的参与热情。鼓楼社区居民邱阿姨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区的积分“达人”,在她的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积分赋能基层治理,让成效“有目共睹”。积分制的推行,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在环境卫生方面,过去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乱堆乱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今在积分制的激励下,居民们主动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社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志愿服务方面,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关爱弱势群体、文明创建等活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邻里之间更加和睦,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协商解决,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通过积分制,基层治理实现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一起干”的转变,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