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德乔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始终。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将其视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与独特优势。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且复杂严峻,作风建设面临新挑战。系统梳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时代特质与实践进路,是深化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作风建设承载党自我革命的战略价值内核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核心构件,其价值指向党心民心,本质在于党性的锤炼与升华,是党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关键环节。
(一)政党建设系统工程的核心构件。作风建设与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建设及反腐败斗争相互嵌入、协同发力。“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作风建设作为“全面”的重要体现和“严”的具体抓手,贯穿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是保障其他建设取得实效的基础。忽视作风建设,党的自我革命就失去了重要抓手和日常体现。
(二)民心政治根基的筑基工程。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风建设的根本价值在于赢得民心、夯实执政根基。“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是党群间的无形之墙。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拆除这堵墙,恢复优良传统,保持血肉联系。这深刻体现了党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巩固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
(三)党性原则内化外显的本质要求。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作风是其外在“晴雨表”。坚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等核心党性要素,必然外化为优良作风。反之,作风不正根源于党性不纯。因此,作风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规范外在行为促进党性修养内化提升的过程,是党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实现肌体健康的自我革命实践。
二、新时代作风建设彰显自我革命的特质品格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在传承历史经验基础上,呈现出鲜明时代特质,深刻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自我革命规律。
(一)主体自觉性的高度彰显。新时代作风建设更注重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强调“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与全体党员普遍自觉。这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党员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形成“头雁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激励关怀,唤醒党员意识,引导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实现“四个自我”。这种高度自觉是作风持续向好的根本动力,也是自我革命精神在个体层面的生动体现。
(二)组织规约性的强化保障。新时代作风建设显著特征是将要求系统融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刚性约束。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到一系列主干性党内法规的制定修订,作风建设要求被具体化、制度化。这些制度划定了行为“红线”和“底线”。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巡视巡察、问责追责,确保制度落地生根,有效克服随意性和软弱性。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党的自我革命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重要保障。
(三)持久战复杂性的清醒认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这源于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四风”问题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滋生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新时代党以“钉钉子”精神,既打解决突出问题的“攻坚战”,更着眼长远,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健全长效机制打“持久战”。这种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是党的自我革命长期性、艰巨性的直接反映。
三、“四位一体”内容体系构建作风建设治理格局
党的作风建设涵盖思想、工作、领导、生活多个维度,构成相互关联的“四位一体”体系。
(一)思想淬炼筑牢信仰根基。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强化理论武装,深学党的创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脱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打破思维定势;提升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抵制错误思潮。思想淬炼是自我革命的思想先导。
(二)务实担当砥砺为民职责。核心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求真务实作风。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以人民为中心,为民造福;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解决难题;狠抓工作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敢于亮剑、迎难而上、承担责任。务实担当是自我革命在履职尽责中的体现。
(三)率先垂范涵养清正本源。核心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特权。要求领导干部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密切联系基层和群众,带头深入调研、解决问题、接受监督;反对特权思想行为,牢记权力来源,严格廉洁自律。领导作风是自我革命在权力运行中的关键。
(四)生活自律坚守清廉本色。核心是培养健康情趣,保持清廉本色。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培养健康情趣,净化“三圈”;注重家风建设,廉洁齐家;严守道德底线,践行核心价值观。生活自律是自我革命在私德领域的延伸。
四、“六维一体”路径深化作风建设自我革命实践
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需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施治的长效机制,服务于党的自我革命深化。
(一)价值引领强化榜样标杆。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发挥价值引领和行为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创新方式讲好榜样故事,营造崇尚先进氛围。榜样引领激发自我革命内生动力。
(二)制度固本贯通纪律规则。将作风要求融入纪律建设全过程。健全反对“四风”、联系群众等具体制度。强化纪律刚性约束,明确将作风问题纳入纪律处分范畴。严格执行监督问责,零容忍查处违规行为,维护制度权威。制度约束为自我革命提供刚性保障。
(三)文化涵育滋养风德生态。结合政德建设,发挥党内政治文化浸润作用。加强政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建设廉洁文化,倡导清正价值观,抵制庸俗腐朽文化。注重家风建设。文化涵育为自我革命厚植思想根基。
(四)问题导向精准纠树并举。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紧盯老问题新动向,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大力弘扬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风正气。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重点督办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精准纠治是自我革命直面问题的体现。
(五)化风成俗培育常态生态。高阶目标是使优良作风内化为习惯、外化为风尚。融入干部选任、考核、管理、教育各环节。营造崇尚实干、清正廉洁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社风好转。化风成俗标志着自我革命达到新境界。
(六)机制保障压实战略定力。压实政治责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监督体系,坚持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强化巡视巡察。强化考核评价运用,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考评依据。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创性内容、形式、方法、载体,运用大数据监测预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自我革命持续深化。
总之,党的作风建设是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本质在于党性锻造与提升,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党自我革命的关键体现。必须深刻认识其永恒课题属性,永葆“赶考”清醒,坚持严的主基调,深化规律认识,持续探索创新,方能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确保党永葆本色,为强国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