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06日

从岜沙苗寨民族文化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力量

□ 欧妮

从江岜沙苗寨,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苗族文化“博物馆”。这里保存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其诸多习俗和生活方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共同体力量。深入研究岜沙苗寨民族文化,对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岜沙苗寨民族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紧密相连

岜沙汉子以镰刀剃头,这一独特习俗并非单纯的发型修饰,而是蚩尤后代郑重的认祖归宗仪式,是在宣告他们始终是中华文明长河里的一份子。这种对祖先的认同和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所在。同时,岜沙人崇拜树木,以树为神,其树葬文化体现出“生是一棵树,死也是一棵树”的理念,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思想相通,是东方“天人合一”哲学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证明了岜沙苗寨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岜沙苗寨民俗中的共同体力量体现

(一)民俗活动凝聚民族情感

岜沙的鸣枪迎宾、芦笙舞蹈等民俗活动,是民族情感的宣泄口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芦笙舞中,男女老少齐上阵,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演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当不同民族的人们参与其中,能深刻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彼此了解与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二)传统“款约”与现代法律结合促进社会和谐

岜沙寨子里70年没出过治安案件,得益于老规矩“款约”和现代法律的结合。红白事随礼不超过一百块,宴席三菜一汤,这种简约的习俗减轻了人情负担,浓厚了邻里感情。“独树易折,森林难摧”,岜沙人通过这种方式,维护着村寨的和谐稳定,体现了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关爱,共同维护社区秩序的力量。

三、岜沙苗寨发展中的各民族交流交融

岜沙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交流互动。广东的大学生帮绣娘们开直播,年轻人回乡创业将特色美食卖到全国,普通话成为“致富桥”,镰刀剃头表演成为“文化招牌”。这一系列变化,不仅让岜沙苗寨经济得到发展,更让岜沙人吸收了新观念、新思想,同时游客也领略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这种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如同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状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四、结论

岜沙苗寨的民族文化,从独特的习俗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从传统的社会治理到现代的经济发展,处处体现出共同体力量。它既展示了岜沙苗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传承,又通过民俗活动、社会治理和经济交流等方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时代背景下,岜沙苗寨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让我们看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更加团结和谐、繁荣昌盛的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从江县委党校)

--> 2025-08-06 1 1 黔东南日报 c303357.html 1 从岜沙苗寨民族文化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