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07日

岑巩县龙田镇:

科技赋能“火红经济” 订单销售助农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念 何亚丽) 在岑巩县龙田镇的田间地头与加工车间,一场关于辣椒的“产业革命”正悄然展开。随着智能化烘干设备的普及与订单销售模式的深化,传统辣椒产业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机械化烘烤技术的应用,不仅破解了“看天吃饭”的困境,更推动当地辣椒产业迈向全链条升级,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核心引擎。

走进龙田镇兴龙村的辣椒烘干基地,智能化烘干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鲜椒经传送带进入微波隧道炉,通过精准温控与智能排湿系统,24小时内即可转化为色泽鲜亮的干辣椒。

“以前我们要把辣椒拉到其他地方去烘烤,路程远,辣椒容易发霉、腐烂,现在不怕了。采摘下来就直接送到这里来烘烤,既保障了产量,又稳定了品质。”兴龙村党支部副书记晏远菊介绍,智能化烘干生产线采用封闭式循环干燥技术,可精准调控温湿度,实现无人值守。单次烘烤量达2万公斤,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人工成本降低70%。

据了解,该烘烤基地于202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在此之前,龙田镇周边群众种植的辣椒需长途运输至外地加工再销售,运输成本高、鲜椒损耗大。如今,烘干基地的建成投产,有效解决了烘烤与存储难题,让辣椒产业不再受运输时间和条件限制,进一步延伸了当地生产、加工产业链,为做强辣椒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供了坚实保障。

“现在太方便了!我们早上去采摘辣椒,下午直接送到烘烤基地,按2元一斤卖给合作社,既不愁销路,还省心省力。”龙溪村村委会副主任夏昌明高兴地说。

技术升级之外,兴龙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抓手,深化订单农业,为产业长效发展筑牢根基。该村与一家遵义辣椒加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公司负责前期技术指导和后期回收,合作社统筹种植管理,农户则只管栽种。

“订单模式极大地解决了销路难题,更通过标准化种植流程有效提升了辣椒品质。”晏远菊说,通过“跨村联建”模式,兴龙村带动周边安坪、军屯等7个村级合作社共同发展订单辣椒种植,打造以合作社为纽带、上下连接企业和其他村级组织的“产业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机械化烘烤与订单农业的“双轮驱动”,让龙田镇辣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5年,全镇辣椒种植规模达2000亩,预计可产新椒200万公斤,实现总产值 800万元。从“小散弱”到“大优强”,辣椒产业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我们将依托机械化技术推广,进一步优化育苗、移栽、管护等环节,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让辣椒红遍田间,成为群众致富的‘红招牌’。”龙田镇党委副书记周平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整合资源、强化技术赋能,推动辣椒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迈进,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 2025-08-07 科技赋能“火红经济” 订单销售助农增收 1 1 黔东南日报 c303497.html 1 岑巩县龙田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