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陆波) 为深入贯彻落实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创新构建传统文化法治保障体系,近日,在各方推动和支持下,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咨询调解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举行庄重的授聘仪式。该中心作为非遗法律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将为全县非遗传承、产业发展提供常态化专业法律支持,是跨省合作赋能非遗保护与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贵州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咨询调解中心。
聚焦职责使命,共筑法治保障网络。成立专业组织架构,由特约法律咨询调解员担任有关专家;本地律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担任法律咨询调解员,负责该调解中心的诉求受理、分派、召集调解员、总结等日常工作。
专业队伍多维驱动,多元力量协同发力。中心组建由专业律师、资深调解员、非遗保护工作者及非遗传承人共同组成的复合型调解队伍。特邀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以及贵州省、贵阳市律师协会非遗保护专委会等专家担任特约调解员,为复杂纠纷提供专业指导。
创新机制亮点纷呈,赋能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在运行机制上进行积极探索,服务内容立体化,集纠纷调解、法律咨询与预防性服务(法治宣传、案例发布、走访调研)于一体。调解模式特色化,首创将苗绣、茶艺等非遗技艺融入调解过程以疏导情绪;大力推行利用微信群、线上会议等数字化手段开展低成本、高效率的线上咨询调解;传承人深度参与,建立个案特邀机制,在无利益冲突前提下,可聘请品德高尚、具有公信力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个案调解员参与特定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