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07日

丹江镇乌东村:

山海协作绘新篇 苗寨蝶变展新颜

图为乌东村航拍

本报讯 (通讯员 雷轩) 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是雷公山腹地一个曾以传统农耕为生的苗寨。近年来,在粤黔协作的春风下,这个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生态村”等荣誉的传统村落,借助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对口帮扶,探索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夏日的乌东村青山叠翠,溪水潺潺,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或漫步石板路,或驻足拍照,尽情享受着苗寨难得的宁静时光。

江西南昌游客赵先生表示,乌东空气、环境和景色,给人很多新鲜感,村民热情、民风淳朴,物价也友好,气温凉爽,适宜长久居住。

游客赞许的背后,除了乌东村自身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和淳朴民风,还得益于村里近年来借助粤黔协作“春风”,探索出来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以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村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为抓手,乌东村通过“农户自愿流转、集体统一运营”的模式,动员农户将宅基地按市场价流转至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统一盘活闲置农房和土地,并引进专业团队开发精品民宿,既保留了村寨的原生态韵味,又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乌东村党支部书记杨磊 介绍,目前全村共有18家民宿,形成200—2000元每晚的高、中、低端民宿集群。所有民宿均签订了15年以上承租协议,农户年均获租金超2万元,30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在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产业的同时,乌东村还积极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通过争取财政衔接、东西部协作等共计940万元资金支持,乌东村在集体用地上建设酒坊、云端餐厅、诸野书店等体验业态,将生态资源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可以亲手酿酒、研磨米浆,感受苗族文化,既留得住,又玩得欢。

为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乌东村还持续深化村集体经济改革,通过探索推行“人才回引”“职业经理人”“轮值董事”管理机制,持续探索村“两委”、新村民、原住民“三民共治”模式,借助“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的协同发力,让这座古老苗寨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中,奏响乡村振兴的活力乐章。

在创新治理机制、盘活资源资产的基础上,乌东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村发展思路,将经营收益、投资收益、服务性收益、资产租赁所得、资源发包收益等纳入年度收益分配,并在扣除经营管理成本、缴纳税费等支出后,按照“5311”的比例进行分配,即将收益分为50%、30%、10%和10%,用于集体经济扩大再生产、支持民生事业、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参与者激励金等,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已形成民宿集群、茶旅融合、非遗体验等多元产业体系。2024年,乌东村接待游客5万人次、同比增长56%,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6万元。

乌东村的蜕变,是粤黔协作的生动缩影。2021年,顺德区与雷山县结对协作,两地党委、政府以“雷山所需,顺德所能”为原则,统筹资源,推动顺雷协作迈入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的新阶段。乌东村作为受益者,依托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优势,将森林覆盖率92.8%的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全村130户499名村民正共享着这场变革带来的红利。随着顺雷协作的持续深化,乌东村将继续探索生态文旅融合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雷山经验。

--> 2025-08-07 丹江镇乌东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303515.html 1 山海协作绘新篇 苗寨蝶变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