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15日

干群齐心筑防线 闻“汛”而动显担当

—— 记丹寨县排调镇党委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雪慧

6月28日,丹寨县排调镇遭遇强暴雨袭击。自遭受灾情以来,排调镇党委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高原则,把防汛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抢险救灾,并在灾后积极开展重建,为群众树牢了防汛安全屏障。

未雨绸缪,筑牢防汛思想堤坝。排调镇党委始终坚持“防”字为主、“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着力提升应急、应变、应险能力。今年入汛以来,全镇共召开防汛工作会议70余次,对防汛重点工作进行反复强调部署;组织各村(社区)开展防汛救灾应急宣传及演练22次以上,做到熟悉内容、掌握流程、明白职责;紧盯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41处地质风险隐患点的排查监测,一旦发现情况,立即组织群众撤离;建立包保体系,明确联系村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各村(社区)主任为具体责任人,设置防汛值守点41个,各司其责,凝聚合力。同时,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原则,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设备,确保有备无患。

严阵以待,监测预警毫不松懈。在防汛期间,排调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天气预警。明确专人负责收集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雨信息、地质灾害监测等。各村(社区)地质监测员定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镇级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此外,坚决守牢预警防线,强化叫醒叫应,利用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各村(社区)“寨寨响”、微信群、电话、入户宣传等方式,及时将暴雨预警传达给群众,确保群众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羊告村通过“雨量节点研判法”,从发现隐患到完成转移,不到12小时,成功将26户49人转移撤离,实现成功避险。岔河村紧盯水位监测,在连续暴雨导致河水迅速上涨时,村干部及驻村干部及时入户开展“叫醒叫应”,帮助群众紧急撤离,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冲锋在前,抢险救灾步伐坚定。当灾情来袭,排调镇干群一心,全体干部职工和村“两委一队”第一时间冲向受灾现场。路堵了,他们徒步前行为群众送去急需物资;河水湍急,他们背着群众勇穿急流;危险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失明老人。在灾情面前,他们毫不畏惧、步伐坚定,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担当,一次次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

而在后方,有的同志负责搬运防汛物资并负责及时送到各受灾现场。他们一趟又一趟地往返,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丝毫停歇。在集中安置现场,镇级干部及村干部一起协助搭建临时安置帐篷,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们帮忙分发食物、饮用水等物资,安抚群众情绪,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贴心服务,集中安置细致入微。在受灾群众安置点,镇级干部与村干部做好值班值守、岗位轮换,贴心照顾着每一位群众。他们关心群众的生活需求,每天都会对安置点进行巡查,查看卫生情况、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为了让受灾群众住得舒适,他们及时维修损坏的床铺、帐篷等。

在安置点,值守干部每天不仅要考虑群众的吃住,还要安抚好群众的情绪,监管好他们人身安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劝阻转移群众尤其是老人不要私自返家,紧盯安置点群众的日常行踪,决不让群众冒险、身处危险。

不等不靠,灾后重建全力以赴。灾情过后,排调镇一片狼藉,满目疮痍。道路垮了、房屋倒了,门前屋后、入户道路满是淤泥。排调镇镇村两级干部群众与县级驰援队伍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他们清理河道上的淤泥,清理主干道塌方的泥土和树枝,对入户道路、通组道路清理碎石、泥浆,各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带头,动员群众自力更生,参与到自救生产中来。

前路荆棘,却又光明;步伐踉跄,却又坚定;脊梁弯曲,却有不屈。排调镇始终上下一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之上”的初心使命,干群齐心筑防线,闻“汛”而动显担当。

--> 2025-08-15 —— 记丹寨县排调镇党委 1 1 黔东南日报 c304269.html 1 干群齐心筑防线 闻“汛”而动显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