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路路) 烈日炎炎,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在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一场守护生命的防溺水行动正有条不紊地展开,为全村儿童的安全保驾护航。
格头村境内仅有巫密河一条河流,作为源头水域,其水深约50厘米。尽管水深看似不深,但村“两委”始终将防溺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毫不松懈。多年来,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格头村成功实现了自1995年以来,连续 30 年无溺水事故的佳绩。
格头村创新构建了 “技防、物防、人防” 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多管齐下守护儿童安全。在技防层面,村里在巫密河的重点区域安装了 AI 智能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具备智能感应功能,一旦监测到有人进入危险区域,便会即刻触发语音提示,第一时间向相关人员警示风险,充分借助科技力量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物防措施同样扎实有力。村内专门设置了亲水点,作为儿童集中活动的安全区域,并安排专人值守,确保孩子们活动时的安全。同时,利用小喇叭、横幅标语等设备进行广泛宣传。每天清晨,村干部手持喇叭穿梭于村寨,宣传防溺水知识;夜晚,又组织专人开展夜巡。通过早晚两次的 “串寨提醒”,让防溺水的安全提示深深扎根于村民心中。
人防聚力是格头村防溺水工作的关键环节。村里与民宿经营者、农户以及儿童互助团成员签订防溺水责任书,清晰明确各方责任。儿童互助团成员数量动态保持在 25 人左右,每周一、三、五集中前往 “儿童之家” 学习防溺水知识,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执勤点,安排 2 名专职人员,从早上 9 点到晚上 9 点进行全天候值守,严格要求儿童活动必须有成人监护,形成了紧密的 “手拉手” 联防格局。
多年来,格头村对防溺水工作的细节把控近乎严苛,这也是其保持 30 年无溺水事故的核心所在。村“两委”将巫密河列为重点防控区域,通过日常巡逻及时排查各类隐患,确保风险能够早发现、早处理,将溺水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暑假开始后,格头村的防溺水工作全面升级,执勤巡逻更加严格,宣传教育持续深入。村“两委”深知,防溺水并非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村人的共同使命。未来,格头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 “三防结合” 模式,借助制度约束、科技赋能以及群众的广泛参与,让安全意识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让守护行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习惯,持续巩固无溺水事故的良好局面,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