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18日

商品“内增高”岂止假聪明

○ 杨玉龙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为餐具或包装加装“内增高”做法并非个例,一些餐厅通过使用加厚、垫高的餐具,让餐品看起来分量更足;部分商家通过在商品包装盒内加垫硬纸壳、增加商品内层包装面积等方式,让商品看起来更“高大上”。(据8月17日《法治日报》)

诚如媒体所报道,商家通过选择具有一定厚度的餐具让菜量显得比实际量大的情况较为普遍。诸如,“浅口+厚底”的餐具成了常规操作,部分配图中的餐具下还被商家垫上了盘子、笼屉、木板等物品……除了餐具之外,一些商品的内包装也同样出现了“内增高”现象,包装里塞什么硬纸壳,薯片装不满就算了,还多出一截塑料占地方……

对于此类现象不能纵容。监管层面上,应加大抽检频次,重点监测易出现问题的品类,建立“包装合规负面清单”,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包装相关法律标准,建立提示、警示、约谈等行政指导机制,对多次违法商家实施信用惩戒。同时,也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宣传警示,既增强市场震慑力,又提升消费者对此的认知并加强防范。

行业层面,应强化自律。例如,商家通过选择具有一定厚度的餐具让菜量显得比实际量大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是对餐饮行业形象的污损。于商家,应该积极抵制这种不诚信乃至违法的行为。

消费端层面,消费者当增强防范和依法维权意识。据报道,多数涉案商品单价较低,消费者因时间成本不愿深究,还有部分消费者缺乏证据意识,难以举证商家故意误导。针对此,一方面,消费者当增强防范,购买商品切莫贪图便宜,谨防被商品“内增高”所伤害;另一方面,也应注意自身权益的保护,面对侵权之害,要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终归而言,商品“内增高”作为市场丑态就须积极抵制。当然,也应畅通监督举报机制,例如,推动全国及各地12315平台与电商平台数据互通,实现投诉快速处理。还有就是,加强包装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包装企业提供设计合理、用材节约、回收便利、经济适用的包装整体解决方案,以此让包装作假行为没有市场。

--> 2025-08-18 1 1 黔东南日报 c304482.html 1 商品“内增高”岂止假聪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