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18日

丹寨县清江村:

常态防控+重点守护筑牢防溺安全屏障

本报讯 (记者 吴路路) 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保障村民及外来人员的生命安全,连日来,丹寨县南皋乡清江村结合辖区水域风险特点,整合多方力量,通过风险排查、重点关爱、巡逻防控、应急准备等一系列扎实举措,织密了一张坚实的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清江村辖区内共有4处风险水域,涵盖河流、塘坝等类型,水深在1米至4米之间,这些水域是防溺水工作的重点区域。村里按规定定期排查隐患,在危险地段增设“水深危险”“禁止戏水”等标准警示标识,关键区域加装防护栏,从物理层面降低意外风险。此外,在汛期来临前,村里会对水域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救援通道畅通无阻,为应急处置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清江村内17名留守儿童因监护复杂,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为此,该村建立包保制度,为每名留守儿童明确村级包保人员。包保人员通过定期走访、电话沟通掌握孩子动态,督促监护人履职,确保孩子远离危险水域,同时针对性讲解安全知识,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为进一步筑牢留守儿童的安全防线,村里还组建了 “爱心妈妈” 志愿服务队。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利用闲暇时间上门陪伴孩子,不仅辅导功课,更将防溺水教育融入日常互动中,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牢记安全常识。

为强化日常防控,该村实行常态化值班巡逻。在夏季午后、周末、节假日等溺水高发时段,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查风险水域周边,及时劝导戏水、野泳等危险行为,对靠近水边的村民和游客进行安全提醒,发现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处置,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清江村创新成立防溺水“儿童团”,招募6-15周岁儿童青少年,按年龄段分宣传组、巡查组、督导组,在成人志愿者带领下开展工作。“儿童团”实行轮值制,活动避开高温时段保障安全。孩子们在实践中增强安全意识,成为宣传“小使者”,带动家庭和同伴遵守“六不准”规定。

同时,该村还依据相关指南制定详细应急预案,成立由村干部、医护人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巡逻组、急救组等专项小组,协同配合。村里每年至少组织6次溺水救援演练,模拟事故全流程,提升村民应急反应和科学施救能力。

此外,该村利用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载体,常态化宣传溺水自救互救知识,反复强调“六不准”,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系列举措,清江村构建起家庭与村庄协同的防溺水格局,更创造了连续30年未发生溺水事件的安全纪录,有效降低风险,为村民生命安全筑牢屏障。

--> 2025-08-18 丹寨县清江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304488.html 1 常态防控+重点守护筑牢防溺安全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