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18日

施秉县:

村级课堂点亮乡村暑期生活

本报讯 (通讯员 郑旭 潘秀菊) “老师周末也来教画画,节日还有活动,在这里比在家有意思多了!”暑假期间,施秉县牛大场镇金坑村“儿童之家”洋溢着欢声笑语。孩子们正握着画笔,专注地涂抹纸上的蘑菇,一朵朵彩色的“小伞”在画纸上绽放,映照着他们充满童真的笑脸和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

“以前一到暑假,孩子们就到处乱跑,家长忙着挖太子参,实在顾不过来,看护是块心病。”金坑村党支部书记雷安荣感慨地说,“现在有了‘儿童之家’,孩子们有了去处,家长也放心多了。”村级课堂的开设,不仅解决了家庭暑期看护的“燃眉之急”,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成长的平台。

暑期留守儿童“无人看、无处去”的难题,在乡村并不鲜见。今年6月,牛大场镇提前部署,组织各村精准摸排需求,依托“儿童之家”、农家书屋、阳光驿站等村级文化阵地,整合图书资源、招募志愿者、开设特色课程,为6至12岁儿童提供免费看护和兴趣辅导,带着孩子们读绘本、练书法、做手工……曾经的村级文化活动空间,升级为集学习、娱乐、成长于一体的暑期“第二课堂”,孩子们的假期也从“放养模式”切换为“充实模式”。

傍晚时分,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向家走去,手里的绘画作品成了特殊的“暑假作业”。截至目前,该镇暑期课堂已服务儿童800余人次。

“注意舞蹈节奏!对,就这样伸展双手!”8月11日,施秉县城关镇平宁社区活动室传来阵阵欢声笑语,20余名儿童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翩翩起舞。与此同时,城东社区的阳光驿站里翻书声、阅读声不时传来——城关镇各社区在县委社工部的主导下,创新打造的“暑期护苗兴趣课堂”正式开课,通过“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的新模式,为辖区儿童送上别样的暑期礼物。

“不私自,不野泳,同伴落水叫大人……”走进平宁社区活动室,小朋友们跟着舞蹈老师的节奏缓缓舞动,还时不时哼唱着歌曲,一幅和谐美好的生动画面悄然生成。为深化小朋友的安全意识,舞蹈老师将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穿插到课堂间隙,让孩子们一边学习舞蹈一边树立起安全意识,让舞蹈课摇身一变“安全课”。

本次活动采用“社工部牵头+社区组织+专业机构授课”协同模式,城关镇12个社区将陆续开课,预计覆盖儿童600余人次。通过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 2025-08-18 施秉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304497.html 1 村级课堂点亮乡村暑期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