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秀菊 向璐) 连日来,施秉县城关镇大塘村的高粱地里一片火红景象,百亩高粱迎来丰收季,沉甸甸的红高粱穗压弯了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幅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大塘村高粱种植基地,只见几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株株高粱被快速收割、脱粒,金黄的谷粒如流水般倾泻进运输车斗。种植户李大哥捧起一把饱满的高粱穗,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的高粱比预想的还好,我们提前和公司签了订单,种出来的高粱不愁卖,价格也有保障!”
大塘村曾是传统农业村,种植结构单一,增收渠道有限。为打破发展瓶颈,村“两委”及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调研,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将高粱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企业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农户们负责种植,收割后直接联系企业来收购,这种‘一条龙’服务让村民敢种、愿种、种得好。”大塘村党支部书记何相岑介绍。高粱收割后,秸秆将被加工成饲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农户们还可利用冬闲田发展蔬菜轮作,进一步提高土地效益。据了解,大塘村今年种植高粱400余亩,亩产可达500公斤,预计总产值可达100万元。
火红的高粱映照着村民的笑脸,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坦途。从“靠天吃饭”到“订单兜底”,从“单一种植”到“产业融合”,大塘村依托“订单农业”模式,不仅鼓起村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奏响“农”墨重彩的致富强音。下一步,城关镇将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持续推广“订单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产业旺”促“乡村兴”,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