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18日

岑巩县:

以“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国明 吴朝坤 吴凯君 杨树 万再祥 蒋志敏 肖薇) 8月9日至10日,岑巩县接连推出文旅盛宴——在水尾镇马家寨景区、客楼镇下寨村景区分别举办“荷花为媒聚八方来客,文旅赋能促乡村振兴”“‘荷’你相约,‘凉’游下寨”的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让夏日里的荷塘成为游客打卡聚集地。

以荷花为媒,马家寨景区率先掀起狂欢热潮。8月9日清晨,第一缕阳光刚漫过马家寨景区的荷塘,岸边已聚起不少翘首以待的游客。随着战鼓队敲响激昂鼓点,这场集“赏荷韵、品文化、享乐趣、助振兴”于一体的盛会正式启幕,八方来客循着荷香,走进景区观赏游览。

漫步马家寨景区,荷塘的碧叶红花成为天然背景板,游客既能在“荷你相约”打卡点定格夏日倩影,也能参与擂战鼓、观傩技等民俗活动,在鼓点与技艺表演中触摸思州文化的脉动。

据了解,运动爱好者可在蜿蜒的乡村赛道上挑战山地自行车赛,沿途稻田铺绿、荷塘绽红、古村落错落,流动的田园画卷让竞技多了份野趣;荷花池里的抢鸭子、捉鱼等活动,让不同年龄层的游客,都能在这场盛会里攥住属于自己的乐趣。

这场热热闹闹的荷花节,不只是水尾镇的一张文旅名片,更是乡亲们脚下实打实的致富桥。

在本届乡村文旅活动中,思州刨汤宴的烟火气、农特产品展销的乡土味、啤酒音乐节的时尚风交织融合。红色研学路线串联起的革命记忆,与龙鳌河岸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传统与现代共生、红色与绿色交融”的乡村振兴图景。

据了解,马家寨景区通过两天的“节庆搭台、产业唱戏”,已带动当地120余户农户参与餐饮、民宿经营,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产值突破18万元。

8月10日,客楼镇下寨村景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盛会——第四届“夏避暑·锦绣杉荷·康养客楼”文化旅游活动。活动现场,游客们围在荷塘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场围绕荷塘的趣味活动,点燃了整个村庄的热情。

“哇!抓住了,抓住了,这条有一公斤!”在下寨村,河塘摸鱼最为热闹,游客们卷起裤腿,赤脚踏入荷塘,摸鱼者的欢呼声、观众的加油声、水花的迸溅声,交织成一曲夏日的田园交响乐。

据悉,本届文旅活动不仅设置了“荷塘摸鱼”等趣味项目,还组织了广场舞、五人六足、拔河等文体活动,既丰富了游客的参与体验,也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下寨村上百亩荷花粉白相间、竞相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落与荷花交相辉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听说下寨村的荷花特别漂亮,很适合拍照。”来自铜仁石阡县的周女士说道,“刚好放暑假了,就和家人一起自驾过来玩。看着这一大片荷塘,感觉不虚此行!”

近年来,客楼镇依托千年红豆杉、三层洞自然风光、仙境坡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创新“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以“荷花池塘—露营基地—千年红豆杉—云雾茶园—三层洞瀑布”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带。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基础设施完善与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有机统一。

从马家寨荷塘边的欢歌到下寨村莲池旁的笑语,岑巩县这两场以“荷”为名的盛会,早已超越了“赏花游乐”的简单形态,它们是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如今,荷花已不只是夏日里的一道景,而是推动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

--> 2025-08-18 岑巩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304503.html 1 以“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