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27日

我州聚焦“3+N”模式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本报讯 (记者 李林果) 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和最有利于儿童原则,聚焦保障基本、优化服务、维护权益、促进发展核心目标,创新推行“3+N”关爱保护模式(即聚焦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三类重点群体,同时覆盖其他有需求的未成年人群体),持续强化并提升全州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水平,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聚焦“3+N”重点任务,织密责任落实网络。严格依据《贵州省未成年人行政保护工作组工作方案》要求,成立州级工作专班,制定统一摸排标准,重点围绕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等“3+N”重点群体关爱保护措施,定期开展实地督导。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链条,实行季度工作推进总结机制,确保责任层层压实。统筹专业力量,实现精准识别。建立以“县级未保中心+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为核心,“村(居)委干部+专业社工+网格员+志愿者”为补充的联动工作队伍。在全州217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动态管理台账,精准掌握其就学、健康、监护及生活状况,实现重点对象动态监测全覆盖。2025年以来,全州累计摸排留守儿童50377人、流动儿童52516人,纳入动态监测重点对象4965人。依托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平台,高效录入已摸排重点儿童数据信息,建立完善电子档案。深化与公安、教育、妇联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确保儿童基础信息、风险等级评估及服务跟进情况得到有效整合与管理。截至目前,信息系统动态更新数据超2万条,支撑跨部门联合开展关爱保护行动5次。

聚焦“3+N”阵地管理,筑牢关爱服务平台。提质长期监护阵地,投入项目资金350万元,对州儿童福利院实施优化提质工程,规范建设档案室,升级室外景观绿化,增设户外儿童休憩设施,着力丰富在院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提升其幸福感与满足感。夯实临时监护阵地,加快推进台江、剑河、麻江、三穗等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同时,加强对已投入运行的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及丹寨、黄平等10个县级未保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为家庭监护缺失或暂时无人照料的未成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临时监护救助。截至目前,累计救助未成年人256人次,实施临时监护收留抚养33人。拓展村(居)服务阵地,积极争取省、州福彩公益金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整合妇联、团委等部门资源,常态化推进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与服务。依托儿童之家,每月精心组织节日主题、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及文体娱乐等活动,精准对接辖区内儿童健康成长需求。2025年以来,全州已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逾4000场次,惠及儿童6万余人次。

聚焦“3+N”资源整合,提升关爱保护质效。兜牢政府保障底线,严格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提标政策,按照集中养育每人每月2000元、散居养育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按月足额发放保障资金,筑牢基本生活安全网。截至目前,全州保障孤儿690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81人,累计发放资金2771.2万元。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分配404万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救助资金,专项用于引入专业社会力量。依托现有未保中心、儿童之家等阵地,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等“3+N”类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提供精准化、分类别关爱服务。组织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状况评估购买服务项目,对3500名儿童家庭进行评估,有力促进了基本生活费规范使用、监护责任有效落实及基层关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汇聚公益慈善合力,积极开展“童心润养 爱伴成长”公益项目,筹集公益资金6万元,联合教育部门精准筛选60名兼具家庭困难与心理疏导/治疗需求的儿童,按每人1000元标准实施关爱救助。同时,筹集资金5万元,为4965名特殊困难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儿童身心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 2025-08-27 1 1 黔东南日报 c305458.html 1 我州聚焦“3+N”模式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