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谭秋霞) “嘎嘎嘎……”清晨,此起彼伏的鸭叫声打破了镇远县江古镇山背村老寨溪的宁静,工人们熟练地开展圈舍消毒、饲料投喂、数量清点等工作,数千羽鸭子或啄食、或嬉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作为农业大镇,江古镇在成功建成“万头肉牛镇”后,乘势而上,将鸭产业作为促进群众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夯基、技术保障提质、联农带农增收”三大路径,走出了一条“党委统筹+村集体经营+村民参与”的共富路。
党建引领“启航”,夯实集体经济根基。江古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站所为成员的鸭产业发展项目工作专班,明确由村集体自主经营,负责协调养殖场地、鸭苗采购和圈舍管理等工作,所得收益按比例分配,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养殖场内现有鸭苗9000羽,预计还将补购10000羽,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可助力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元。
技术保障“护航”,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为保障鸭产业稳步发展,江古镇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指导,推动鸭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一方面,积极对接县农业农村局,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场指导圈舍消毒、疫病防控、饲料配比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定期组织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场巡查,实时监测圈舍温度、鸭群健康状况等,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和成活率。
联农带农“暖心”,扩宽群众增收渠道。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惠及群众。江古镇投入项目资金10万元,面向全镇1091户脱贫户和监测户采取到户项目奖补方式,实施到户养鸭项目,验收合格后,按每羽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截至目前,共有203户申请参与,已验收合格3340羽,预备发放补助资金66800元,帮助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切实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从“万头肉牛”到“群鸭欢歌”,如今的江古镇正以党建为笔、技术为墨、群众为卷,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书写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