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8月27日

“古城新韵·非遗传承” 萌娃蜡染初体验

图为萌娃们在学习蜡染技艺

本报讯 (通讯员 车逢路) 近日,镇远县“古巷管家”志愿服务站携手兴隆社区,联合组织贵州大学生实践队与暑期放假萌娃,共同走进山禾居非遗工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蜡染非遗体验之旅。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当天,萌娃们在贵州大学生实践队成员的陪伴下来到了山禾居非遗工坊。工坊负责人张乐潼首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蜡染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从秦汉时期的萌芽,到唐宋时期的发展,再到如今成为贵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技艺,蜡染承载着数千年的民族记忆和智慧。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被这古老艺术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在制作环节,张乐潼示范蜡染的步骤。从融化蜂蜡,到用蜡刀蘸取蜡液在白布上绘制图案,再到将绘制好的布料放入蓝靛染缸染色,每一步都充满了技巧和艺术感。蜡刀为笔,蓝靛作墨,工坊瞬间成为童趣与古艺交织的奇妙课堂,大家在白布上小心翼翼地创作自己的图案,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

“蜡染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比想象中难多了。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当自己的作品一一呈现出来,你会发现蜡染是一门多么美好的艺术。”萌娃毛艺熹说。

“我觉得蜡染制作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因为我们是在DIY自己的衣服,通过使用颜料和蜡,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精美的图案。我做的那个难度比较大,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非常考验耐心,制作出来很有成就感。”贵州大学学生敖天禄高兴地说。

此次“古巷管家”与兴隆社区精心组织的体验活动,是社区文化治理与青年力量结合的创新探索。“古巷管家”负责人表示,活动的核心是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扎根萌芽,让非遗真正“活”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实践队的深度参与,则为传统保护注入了青春动能,搭建了知识与乡土实践融合的桥梁。

--> 2025-08-27 1 1 黔东南日报 c305483.html 1 “古城新韵·非遗传承” 萌娃蜡染初体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