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尊泉 王岩弟 周荣塘) 眼下,正是南瓜采收的关键时期。近日,笔者走进天柱县社学街道红卫村300亩南瓜种植基地,只见一个个黄澄澄的南瓜铺满田间,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搬运、堆放、装车,基地里飘着淡淡的瓜香。
“今年南瓜长势还不错!”种植户谢尚燏轻抚着一个10多公斤的南瓜,满脸笑意。他算起了丰收账:“这300多亩地,预计亩产达2500公斤,采摘期将持续到9月中旬,总收入有望突破120万元!”
谈及销路,谢尚燏底气十足:“我们这是订单种植,有保底收购,在广东、浙江、贵阳等地都有销售。摘下来直接装车发走,根本不愁卖!”
“虽然这些南瓜个头有大有小,但整体品相匀称,平均每个都有4公斤。”谢尚燏说。
谁能想到,这位扎根土地的“新农人”,曾在繁华的沿海工厂挥洒汗水,又在贵阳商海闯出一片天地。
“在外打拼总惦记着老家的地,听说县里鼓励种特色果蔬,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择了南瓜。今年是我首次大规模种植南瓜,主选品种‘金冠密本’具有产量高、耐旱性强、管理简便等优势。”谢尚燏告诉笔者。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撑。基地的一角,天柱县农业农村局果蔬站的技术员正忙着测产,记录着产量、瓜型和品质等关键数据。
“这些数据能帮助农户精准总结,为来年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县农业农村局果蔬站站长吴传明说道。
从移栽、施肥管护到采摘装车,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为附近村民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今年,基地支付给村民的工资将超过10万元。
红卫村瓜田盛景,正是天柱县南瓜产业的鲜活注脚。据了解,2025年全县南瓜种植面积达7000亩,预计平均亩产1500公斤,总产量10000余吨。
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冬瓜、南瓜、白玉丝瓜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满载南瓜的货车缓缓驶离基地,望着远去的货车,谢尚燏表示:“等南瓜收完,下一季我们将轮作油菜,绝不能让土地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