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鸿斌) 近年来,天柱县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家祠、风雨长廊等阵地,守正创新、多措并举,通过传承非遗、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培训等,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与幸福感。
加强阵地建设,构筑“文化+服务”新家园。全力推进文明实践(所、站)“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利用各地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传统家祠、学校、合约食堂等阵地资源打造“家风学堂”24所。通过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注重”活动为主,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爱国教育、家风家教、文娱健身、科技科普、法律服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乡风文明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100余次,服务群众3.8万人次,天柱县被州文明办选定为全州文明实践示范活动点,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称号。
精研文艺创作,绽放“文化+文旅”新图景。联系本土歌手、舞蹈家、艺术家等人才,创作出歌曲《幸福花》《梦想的地方》;创作舞蹈《领航》《团扇》,创作小戏《欢欢喜喜游天柱》;编排情景舞蹈《征程》,编创本土侗歌《庆丰收》《北侗敬酒歌》《天柱是个好地方》,刊编《天柱清水江文艺》3期。制定“融入打造黔东南州级家风研学精品旅游线路”和“县域家风研学旅游线路”,指导举办家有“村T”、路边音乐会、湘黔“四十八寨”歌节、注溪社节、发豆腐非遗文化旅游节等40余场文体活动。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84.18万人次,同比增长18.28%。
深化非遗融合,传承“文化+家风”新风尚。创新推出“文艺讲堂”,将侗戏、阳戏、四十八寨歌节的歌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家风家教有机融合,通过改编经典戏曲片段、增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安全生产建设等内容,让文明知识从“说教式”变为“沉浸式”。同时挖掘天柱县浓厚的家祠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古祠新韵·人文天柱”专题宣传,制作《天柱县家风微纪录片》精品宣传片。今年以来,开展“文艺讲堂”40余期,运用“三门塘家风文化研学基地”“甘溪功夫研学基地”“渡马镇家风学堂”等阵地开展“传承好家风”讲学活动40余场,受众2.2万余人。

